1981年秋天10月份的时候,联合国要选第五任的老大了。
一开始,大家都觉得这次选举应该能挺顺畅,毕竟候选人库尔特·瓦尔德海姆有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,而且他跟中国关系也挺好,算是老朋友了,所以觉得他当选应该没啥大问题。
谁都没料到,投票会一直拖到下午6点,还是没个定论。
当天,中国在总共6轮的选举投票里头,每次都投了反对票。因为有了那个一票否决权,决议就没能通过,联合国也就只好先散了会。后来,联合国又接连开了好几回选举会议,结果中国和美国你一回我一回地投反对票,那决议就一直拖着没法通过。
在仅仅二十来天里,中国一共用了十六次阻止决议通过的权利。
同时,邓小平明确发话:坚决否定,不容置疑!
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里,中国是用一票否决权用得最少的国家。这次到底是因为啥,竟然连续16次动用了这个否决权呢?
【遭到中方反对的“中国老朋友”——瓦尔德海姆】
联合国里,就五个常任理事国有那个“一票定乾坤”的特权。
联合国宪章的制定者们说了:他们想给二战中打胜仗的大国最大的权力,这样一来,那些大国就不太会想着离开联合国了。
二战结束后,中国本该在联合国有个位置,但那会儿被国民党政府给占了。国民党跑到台湾后,这事儿还是老样子,没变过。一直拖到了1971年10月,中国这才重新在联合国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合法位置。
中国想重回联合国,路上碰到了不少难关。这时候,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库尔特·瓦尔德海姆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。瓦尔德海姆说,让一个只有1600万人的东亚地方,一直代替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说话,这“太不合理了”。
瓦尔德海姆特别欣赏中国代表那种脚踏实地、实事求是的态度,他主动站出来,大力支持中国重新获得在联合国的合法位置。等中国稳稳当当在联合国站住了脚跟,瓦尔德海姆又毫不犹豫地站出来,反对国民党代表继续赖在联合国不走。
瓦尔德海姆对咱们共和国的老百姓,那真的是挺友好的。
中国给出了答复,坚决支持瓦尔德海姆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。
1971年12月21号那天,经过一番争斗,53岁的瓦尔德海姆终于坐上了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的宝座。咱们中国这边也给他送上了祝贺,他之所以能当选,跟咱们投的那一票支持可是大有关系。刚上任没多久,瓦尔德海姆就特意跑到中国来访问了,他是第一个来中国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。
1977年,瓦尔德海姆又一次被选为联合国的大当家。他在联合国工作期间,干得相当出色。
1972年开头那会儿,瓦尔德海姆走进了联合国的大门,一上任就撞上了联合国的钱袋子问题。那会儿,联合国外面欠了一屁股债,总共有6500万美元。瓦尔德海姆挺有办法,他一方面把联合国里头的人管得紧紧的,另一方面又跟各国打交道、商量对策,就这么把难题给一点点解决了。
1973年那会儿,中东地区又打起来了,这是第四次大战。埃及的军队,听了总统萨达特的命令,主动冲过去打以色列,结果还真把以色列的防线给突破了。以色列一看情况不妙,赶紧找美国帮忙,然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反击,一下子就把埃及的两万大军给围住了。苏联那边一看埃及有难,立马派了伞兵部队过去,打算帮忙。这下子可热闹了,美国和苏联差点就直接杠上了,感觉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快要爆发了似的。
重要关头,联合国老大瓦尔德海姆赶紧派了支和平队伍去埃及。这队伍动作飞快,赶在大乱子开始前,就把两边军队给分开了,硬是把眼看就要打起来的仗给按了下去。
瓦尔德海姆在当联合国领导那会儿,真的挺忙活。他主动站出来,帮黎巴嫩和以色列解决矛盾,还努力让希腊和土耳其在塞浦路斯别再吵了。另外,苏阿战争这种大事儿,他也去处理了。总的来说,他给世界和平出了不少力,后来联合国还给了他一个“和平奖”,真是实至名归。
【支持萨利姆,为发展中国家发声】
1981年,联合国又要选秘书长了,瓦尔德海姆想再当一届。咱们中国看他也没啥大问题,西方那些国家也都挺他,感觉他这回当选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。
就在这时候,中国代表一连投了16次反对票,就是不让瓦尔德海姆再当下去。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我们找到了个更合适的人选,那就是萨利姆·艾哈迈德·萨利姆,他来自坦桑尼亚。
萨利姆以前做过坦桑尼亚在中国的代表大使,跟咱们中国关系铁得很。而且,他还是非洲那边带头支持联合国给中国正名的领导人之一。多亏了他的使劲儿,咱们中国和坦桑尼亚还有其他非洲国家,关系处得越来越好。
萨利姆这回竞选联合国秘书长,非洲各国都盼着他能成功,就连阿拉伯国家联盟、非洲联盟,还有不结盟运动这些第三世界的团体也都站在他这边。联合国秘书长竞选到了紧要关头,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成了最有希望的人选。
中国这边觉得,这虽然像是两个人之间的比拼,但其实也是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说话权利的一场较量。瓦尔德海姆已经当过两届联合国的老大了,还有美国、苏联这些大国的撑腰。咱们国家就站队萨利姆这边,一方面能给那些第三世界的国家说说话,另一方面也能让联合国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均衡一些。
毛主席曾经说过:是非洲的兄弟姐妹们帮咱们进了联合国的大门。要是咱们稍微给他们点帮助就变了卦,那不就显得咱不厚道、不够意思了嘛。
我们挺萨利姆,这里面也有报答他恩情的意思。再说了,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里面,唯一一个还在发展阶段的国家,所以支持萨利姆这事儿,我们肯定是全力以赴的。
【中美连续16次投反对票,针锋相对】
选举的日子终于来临了。在第一轮投票里头,瓦尔德海姆得到了10票的支持,可惜被一个常任理事国给否了;萨利姆呢,他赢得了11票的支持,但同样也被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。
按照规矩,要当上联合国秘书长,必须拿到9张以上的赞成票,还不能有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。这样一来,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俩人都没达到标准,当不上联合国秘书长。
因为是匿名投票,联合国没法搞清楚到底是哪个国家投了反对票,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:中国是希望萨利姆能当选的。
萨利姆跟中国走得很近,这让美国心里挺不是滋味。他们两边儿轮流用一票否决权,就是死活不让对方想推的人上位。
投了6次票,结果还是老样子,一点进展都没有。
11月4号那天,联合国又搞了一次投票,但结果跟上次一模一样,两个人都拿到了9票以上,就是有那么一个常任理事国老是不买账,投反对票。这下子,好多人都急了,有人就跟邓小平说:“咱要不先试着拒绝瓦尔德海姆几次,然后再点头答应,这样既不会惹毛西方国家,又能让发展中国家心里舒服点。”
但邓小平明确说了:坚持到底,不改变!咱们既然站队萨利姆这边,那就别轻易动摇。
11月17号,休息了两个星期,联合国又开始投票了。这次,中国和美国又各自连续投了8次反对票。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的竞选,说到底,已经变成了中美之间的较量。
经过21天里总共16轮的投票,中国16次都使用了否决权,全力支持萨利姆当选。咱们中国的这种做法,赢得了好多发展中国家的好评。西方那些媒体都大吃一惊,说中国现在外交上真是越来越活跃,爱跟人对话了。
【二人退出,德奎利亚尔当选】
不过这样拖下去可不是办法,得想个辙。联合国安理会呢,就琢磨出两个新点子:要么给瓦尔德海姆的任期再续上一年,等满一年后再重新投票选;要么就让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两个人一块儿当秘书长。
中国对提出的两个方案都不买账。
看到选举没啥结果,12月3号那天,瓦尔德海姆自己决定不再竞选秘书长了。过了五天,到了12月8日,萨利姆也跟着做出了退出的决定。
事后,瓦尔德海姆还专门问了我们中国的看法。我们回应说:这可不是冲着你瓦尔德海姆来的,你已经连干了两届了。我们讲究的是实话实说,就是想让国际上多听听发展中国家,还有那些不太发达的国家的声音。瓦尔德海姆听了后,表示他懂我们的意思,也支持我们。
九个人继续竞争,因为他们俩退了出去,而这九个人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。经过一番商量,最后,秘鲁的哈维尔·佩雷斯·德奎利亚尔,被大家选定为联合国的新一任秘书长。
德奎利亚尔在就职仪式上讲,他始终会惦记着发展中国家,这话让在场的人都深受触动。
德奎利亚尔一上任,就忙活着为世界带来和平。在他当职那会儿,他成功让伊朗和伊拉克停了火,还推动了苏联从阿富汗撤兵,另外还帮萨尔瓦多内战的两边达成了和平协议。德奎利亚尔还特别下功夫增强联合国的维和能力,经他这么一搞,维和部队在地区冲突里那可是起到了关键的稳定和调解作用。到了1988年,那时候是德奎利亚尔的第二任期,联合国维和部队还因此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呢。
德奎利亚尔确实是个挺棒的秘书长,这点毋庸置疑。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不参选后,他们的发展空间更大了。瓦尔德海姆去做了奥地利的总统,萨利姆呢,则当上了坦桑尼亚的总理。萨利姆特别重视跟中国的关系,他当总理那会儿,中坦两国的友情可是有了质的飞跃。
四十年前,在联合国的大舞台上,中国和美国有过不少硬碰硬的较量。那会儿,中国足足用了16次否决权,向世界宣告咱们不向霸权低头,也要为第三世界国家说出心里话。放到现在,国际局势还是挺紧张,中美在联合国的较劲估摸着还得继续。
